學習資源推薦
榮念曾講座系列 - 創作元素 4:科技
今天我們的生活已經不能沒有科技元素。科技往往提供一些方法和規矩來改善我們的生活,甚至成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光影和聲音的科技亦令我們的現場表演藝術更有看頭。榮念曾的劇場一直都以科技挑戰科技,挑戰觀眾的觀賞習慣,由他來解說科技如何與內容相輔相成最好不過。
00:00

什麼是方法?什麼是規矩?方法是怎麼來的?規矩是怎麼來的?方法、規矩和科技有什麼關係?科技是不是在發展方法?還是在發展一套新的規矩?或者方法和規矩都在規限科技的發展?

01:00

科技和劇場的發展明顯有很清楚的互動關係,五百年前的科技和十年前的科技,還有我們怎樣看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,都可以看到過去的劇場,十年前的劇場,現在的劇場,和未來的劇場,和科技之間有什麼樣的互動。當然我們講科技,舞台上最明顯的科技,一個是光,一個是聲音。聲音方面就是我們將一些不是現場的聲音帶進劇場時,就變成另外一種效果式的聲音,通過錄音和播音而產生某種效果。

02:00

但如果我們在劇場裡要挑戰聲音的科技,我們就會說,聲音的科技是在re-create真實聲音的經驗;還是不斷在和我們說,科技在play一個role,讓我們聽到某種聲音,而那些聲音,其實是數碼化的聲音,並不是真實的聲音。然後光。大家都知道劇場裡…… 最早期的劇場,是用火把,更早期夜晚是不演戲的。白天演戲,靠陽光來演戲的。火把之後就有煤氣燈,蠟燭到煤氣燈。

03:00

然後直到電發明之後就有用電燈來做照明。然後再發展到今日,電發展出來的燈已經有很多種類。到今天的電子光,LED,自己可以發光的,有些是光源可以360度轉動的,而且還有各種顏色的變化,深淺的變化,這都是科技在影響光的語言。光在劇場裡非常重要,因為沒有光,就沒有劇場,如果有光你就看到劇場裡的信息及主題,沒光就是黑暗。當然黑暗也可以是內容。但是很多時我們仍然用光來講我們想講的東西。如果大家有讀聖經都知道,第一日發明的就是光。

04:00

所以光跟我們怎樣看世界的關係是很密切的。光發展到今天…… 錄音和錄影都是很重要的科技,錄音和錄影都讓我們覺得似乎可以將歷史記錄下來,然後再次重現這些歷史,當然這和真實的歷史仍然有一點差異。但是因為這兩種的技術,令我們在劇場裡可以有一個更深入的對話,探討我們及科技怎樣看歷史,怎樣看過去的紀錄,來看到我們自己的創作。十幾年前我排演了一個作品叫做《挑滑車》。

05:00

這個作品基本上是一個傳統京劇的改編,講一個很悲劇性的人物,是一個獨腳戲。他在一個山上向下望,見到山下正在打仗,他是岳飛的一個大將,但岳飛不讓他去戰場,那麼他就很不高興,他在山頂上看著自己的軍隊都輸了。最後他反抗岳飛,跑下山。結果他就犧牲了,因為他沒有遵從將軍岳飛的命令。在這個作品裡,我借助錄影技術去審視,我們怎樣看這個故事,怎樣看過去,還有我們怎樣選擇性看歷史,選擇性來處理自己的記憶。在《挑滑車》裡,我就用了live feed這個概念,所以你在《挑滑車》裡看見這個將軍站在那裏,後面有個屏幕,然後屏幕裡又有一個屏幕,屏幕裡又有一個屏幕,一層一層就無窮無盡。

06:00

我嘗試將兩面鏡,鏡對鏡的概念,在這裡做個實驗。然後我還嘗試用一個軟件,就是當這個將軍由一個位置去另一個位置的時候,我就將他起點的位置以定鏡的方式記錄下來,然後又以定鏡記錄他的第二個位置,去到第三個位置又用定鏡記錄下來,最後就見到一系列的定照來講他的故事。通常我們在舞台上用文本、歷史來講過去的事,這次則用圖畫來講。那個圖畫就是借助錄影的技術,去發展到今日,可以做到這種效果。這也是在講我們怎樣閱讀自己。當我們透過一張照片閱讀自己,與我們通過一段錄影閱讀自己,是很不一樣的。

07:00

我們怎樣可以研究定鏡裡面的自己的情況,跟看一個正在移動的錄像,看自己思考的情況或者做事的情況,是很不一樣的。兩者都重要。所以在《挑滑車》裡,我們就借助科技,來討論科技怎樣提供我們重新去閱讀歷史和過去的事,還有我們閱讀的時候,怎樣閱讀自己去閱讀。那麼這個就是《挑滑車》做的一個實驗。當然「挑滑車」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,我們在討論傳統表演藝術時,在科技發展的影響下,所有的古典到底有沒有新的閱讀方法,重新審視科技、當代及傳統的關係。

08:00

其實劇場一直不斷在論述及批評劇場本身的語言。因為借著新科技,我們或許可以重新認識既有的語言。2000年我排演了一個作品,名叫《四大發明》。當然我排演《四大發明》的時候,是在討論中國的四大發明,但其實在我也在討論光、聲音……劇場裡很多元素的開始,及它們到今天的發展。其中有一個例子是,舞台上有一種光的語言叫「跟光」。

09:00

大家如果有看過芭蕾舞或歌劇,常常看到一個圓形的光跟著主角走來走去,那個就是「跟光」。跟光其實是有一個operator,控制跟光跟著舞台上的主要角色,跟著他。他向左走就跟著向左,他向右走就跟著向右。這是光發展到某個階段就發展了跟光的語言。那麼我用錄像替代了跟光,所以在舞台上開始時見到的光,觀眾以為是一個跟光。然後那個跟光突然愈放愈大,或者突然爆炸,突然又出現十個跟光。這時候大家知道,原來這個不是跟光,原來這個是錄像的光。我覺得將劇場裡的語言提出來討論是很重要的。

10:00

在劇場的發展裡,我們要和科技有對話,和新的語言有對話,那麼我們才可以將科技,將新的語言再向前推一步。一方面是解構過去舊的語言,同時也在發展新的語言。大家可以想像到,台上面可能有200枝光照射著舞台,令舞台上所發生的事在形象上有一個多層次的發展,大家又可以想像到,現在這200多枝光,如果全部都是電子光,在很多live concert音樂會裡已經在使用,當然他們用的時候要多煙,有煙才能看到光的source,光的方向。但我們都知道,當電子光出現,可以有180度、360度的轉變,也可以轉顏色。

11:00

第一個用的其實是disco,夜總會…… 但其實應該是藝術家第一個去問這些技術到底在做什麼,我們可否幫助它往前再推進一步,多走一步。電子光之後,發展了LED光,我相信將來,如果有200多枝光在台上,每枝光都是錄像的播放器,每枝光都可能有內容的。現在光的內容,如果是電子光發展出來的,顏色是沒有問題的,texture也沒有問題,漸變啊全部都沒問題。但還沒到一個階段是有內容的。內容的意思就是如果裡面投射出來是一些形像或者一些其他的符號。那可能到了某一天能做到,需要軟件繼續發展。

12:00

我希望劇場的科技和技術可以同步,可以互相影響,令到劇場可以更加豐富,與科技的歷史同步向前走。因為劇場對我們來說,是一個實驗室,這個實驗室裡實驗的不僅僅是講劇場裡的內容,劇場的科技也同時是我們實驗的內容。在1994年,我做了一個與科技有關係的空間實驗,這個作品名叫《審判——拍案驚奇》。到2013年我又將同樣的概念發展了4個作品,同樣名叫《審判》,但四個作品就有不同的副題。

13:00

這一系列作品最突出的是空間的嘗試,及科技方面的嘗試。空間的嘗試就是我在香港文化中心的劇場裡,把那個劇場變成一個觀眾坐在上面往下望,像一個井一樣的空間,空間四邊都是鏡,所以觀眾就坐在鏡的上方往下望,演員只看到他們自己,然後見到四面鏡。他見到鏡裡面的鏡裡面的鏡,他見到自己。在2013年時,我再做了一個和科技有關的嘗試,我用了投影機。

14:00

因為投影機在2013年和1994年,十幾年間有很多新的突破。我將整個舞台鋪了白色的地膠,兩台投影機從頂頭向地面投射,放映一些image,當然這些image一放映到地膠上,在四面鏡裡就無窮無盡了,比如說我播映的是大海,那麼大海就無窮無盡了。如果我播映的是地板,那麼地板又是無窮無盡了。我做了很多這空間的實驗,因為有了科技我就可以做這樣的實驗。

15:00

另外一個我正在做的實驗就是,當我將一個虛擬的故事,放在這樣一個實在的情況下,我在思考什麼是真,什麼是虛擬——真實和虛擬。我在地面以白色的地膠做背景時,在天花板放了很多白色的A4紙,讓它們落下來,像落葉一樣。那些白色的A4紙落下來時,燈光投射在上面就見到地面有一個影子,一個個影子愈來愈小,為什麼呢?離開燈愈近,影子就愈大,到了快要碰到地面時,影子就和跟紙差不多一樣大。然後白紙到了白色的地面時,就不見了。因為white on white,白色on白色。

16:00

在我做這個實驗的時候,都在不斷考量科技及燈光的處理,還有在講現實裡,虛擬與現實的關係。這是我在2013年做的一個實驗。我相信將來的投影技術,光的技術的發展,讓我們有更多更有趣的對話,跟科學技術之間有更多的互動。我當然希望劇場的發展,可以影響科技的發展,又可以影響溝通技術的發展,又可以影響整個組織工程的發展。因為舞台是一個最好最好的實驗室,讓我們去處理光、處理聲音,然後處理影像、光和聲音的關係。同時當然都在處理什麼叫做真實,什麼叫做無形,什麼叫做虛擬。